第 84 章

徐三抱着謝虞琛給的模型和圖紙一回到家, 就把自己鎖在屋裏,廢寝忘食地研究起筒車的構造和原理來。

就連隔壁懷石縣魏公家的管事過來請徐三給他們老爺打一套家具,都被徐三讓他的弟子給婉言推拒了。

用他媳婦的話說, 那就是徐三這個人研究筒車研究得都魔怔了。天天飯也不吃, 事也不做, 不是在抱着圖紙研究自言自語,就是擺弄他那些破木頭片子。

“大娘你可別這麽說, 誰不知道你們家三郎是得了大人物的青眼。這下可時前途無量了!”

“多少人就是想和你們三郎一般忙, 他還沒那個機會呢。”

雖然徐三媳婦吐槽自己丈夫時一副嫌棄的口吻,但其實心裏也是美滋滋的。

林場的人現在誰不知道徐三的名字?大家都議論着,說等徐三把謝虞琛交代給的任務一完成,別說是他們這些普通匠人,就連林場裏的那些個官老爺們, 日後和他說話時都要稍微客氣些的。

若是他們也有和徐三一樣的機會, 別說是不吃飯了, 就是讓他們三天不合眼, 許多人也是要搶着去的。

這幾天林場的發酵池那邊,人們已經開始修整土地, 準備挖建水渠。謝虞琛這邊也在思考該用哪種方法提煉杜仲膠。

“堿浸法”顧名思義,就是用堿液反複浸洗原料,以此來去除原料裏面的雜質和不溶解的物質。

這個方法需要的設備最簡單,操作起來也沒什麽技術層面的難度。唯一的問題就是浸洗完原料的堿液處理起來比較麻煩,排放到野外對環境的污染嚴重。

謝虞琛不想對環境造成太大的破壞, 況且東山州原本的土壤條件就不太好,大量往土裏排放堿液, 無異于是雪上加霜。

這樣一來,他們就只剩發酵法一條路子可以走了。

但發酵法需要的時間比較久, 若是想要将原料中非膠部分的物質完全分解,動辄就需要幾十天的時間,而且分解的效果如何謝虞琛也不敢保證。

為了試驗發酵法的分解效果,謝虞琛讓人在杜仲林場附近收拾出一間寬敞的屋子出來,改造成了一個有點簡陋的實驗室。又在一群小吏中親自點了幾個看起來比較機靈的年輕人作為自己的副手。

白天他就帶着這幾個人在“實驗室”裏研究如何從原料中提取杜仲膠。他們這些人現在主要就一個任務——驗證發酵法的分解效果。

謝虞琛不知道弄來一點酒曲,和剪碎的杜仲樹葉混在一起,據說是起到發酵的作用。

至于為什麽用的是杜仲樹葉,而不是杜仲樹樹皮、杜仲樹根,或者是結出來的杜仲果實的果皮,這也是有一定的說法的。

在杜仲樹不同部位,杜仲膠分布的含量也不同。如果謝虞琛沒記錯的話,按含膠量從高到底排下來,應該是“杜仲果實的果皮>杜仲樹皮>杜仲樹葉”。

雖然樹葉的含膠量排在最末端,但可別忘了,在一棵樹上,葉片的數量往往也是最多的。

一棵樹有多少樹皮?又能摘多少樹葉?這個數學題謝虞琛還是算得來的。更何況樹葉沒了明年還能生。樹皮被剝掉,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樹木可就不一定會再抽條發芽了。

杜仲樹果實的果皮更不用說,都沒有核桃仁大的一點果實,能剝出多少果皮來?而且采摘杜仲果也要耗費一大筆人力物力。

就在杜仲樹皮基本發酵好的同一天,徐三那邊研究的筒車也有了進展。

原本謝虞琛是想着先讓徐三做個模型出來,驗證過确實可行後,再将其等比例放大,制造成可以投入使用的水車。

沒想到徐三拍着胸脯,信心滿滿地向謝虞琛保證,他做的這個水車絕對沒有任何問題。謝虞琛只好讓他先做一臺試試,驗證一下效果。

這個時代的第一臺筒車放置的地方選在了河流的中段。謝虞琛考察過這段河流,發現這一處的水流和水量都比較符合要求,應該足夠帶動筒車運轉。

更關鍵的是這段河道還恰好有一段不到一米的落差,在這裏架設水車,水流的推力應該也會更大。

在謝虞琛給他的模型的基礎上,徐三不僅将水筒的角度和長寬進行了改進,而且還在水輪上增加了幾塊擋板,用來承受更多的流水的沖力。

“大人等我一下,我讓人把轉輪往水裏浸得再深些!”還不等謝虞琛回話,徐三就卷起褲腳下到了河道中間。

又擺弄了一陣後,巨大的水輪便開始緩緩地旋轉。緊接着,嘩嘩的流水聲便充斥着圍觀衆人的耳朵。

“水來了!水真的過來了!”水車連接的另一端,幾個工匠高聲呼叫道。

“大人,您看怎麽樣!”徐三甩了甩胳膊上的水,跑到謝虞琛面前幾步遠的距離,一臉興奮地問道。

水車能成功汲起水來,謝虞琛也很是高興,他點點頭道:“不錯。這幾日辛苦你了。”

若是在淮陵那種一馬平川的地勢上,水車的價值或許還體現得沒那麽明顯。但在東山州這種多山的地方,若是地裏能有一架水車,不知能省下多少工夫。

像是原本那些離水源比較遠,灌溉跟不上的坡地,現在也能試着開發起來了。

“關大人今天沒過來嗎?”謝虞琛回頭看了一眼身後的人群,疑惑道。

随行的幾個小吏早就被河中的景象給吸引住了。剛才水輪上的竹筒轉了幾圈,他們的目光就跟着轉了幾圈。

聽見謝虞琛問話,幾人才如夢初醒一般回過神來,連忙回道:“回公子的話,關大人今天有公文要處理,應當過一會兒才能趕過來。”

“原來如此。”謝虞琛點了點頭,“既然這樣,你們就先在這兒等等關大人。”

“徐三郎?”他又喊道。

徐三連忙跑過來道:“小人在的。”

“你跟着他們一起等等關大人。”謝虞琛指了指身後的衆人:“若是關大人問起這個水車的原理,你便替我向關大人解釋一番吧。”

“這……”徐三有些猶豫,怎麽說水車都是謝郎一人研究的,自己不過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又怎能在刺史大人面前把功勞都攬下來?

“怎麽?不願意?”謝虞琛反問。

徐三趕忙搖頭道:“不是,小人只是……”

“讓你去你就去吧。”沈元化突然冒出來,插了句嘴道:“你們謝郎不在意這些的。”

徐三遲疑地點了點頭,目送着謝虞琛幾人離開。

剛離開人群幾步遠,沈元化就按捺不住地催促道:“謝郎你快和為兄說說,這水車到底是怎麽轉起來的?”

“沈兄你剛剛不是都看到了嗎?”謝虞琛笑着打趣他。

水車原本和沈元化也扯不上什麽關系。還是謝虞琛想着,依沈元化的性子應該會對這種事感興趣,于是走到半路又叫人返回城中,去他住的地方問了一嘴。

果然,一聽說有水車這麽一個新鮮玩意兒,沈元化飯都顧不上吃了,筷子擱到一旁就叫小厮進來替他更衣。

哪裏有熱鬧,哪裏就有他沈元化的身影。

“就遠遠看了那麽一會兒。我都沒看清楚那水車是怎麽架起來的,上面那輪子就嘩啦啦地轉開了。”

沈元化撇了撇嘴,嘀嘀咕咕抱怨道:“我哪能看明白呢。”

謝虞琛忍俊不禁:“既然如此,我那還有一個水車的模型,等明兒個就讓人送到你那兒,你好好研究研究。”

“那可說好了?”沈元化急忙道:“一言為定,謝郎你可不許反悔!”

“這有什麽好反悔的。”謝虞琛笑眯眯地說:“你要是不放心,待會兒就随我去我住處拿。”

“算了,也不在這一時半會的。”

沈元化猶豫了幾秒,心道:“自己是不是太過猴急了?可別丢了他們淮陵沈氏的臉。”

他嘆了口氣:“還是明天讓小厮去取吧。”

“也行。”謝虞琛随口應道。有了水車,在取水一事上他終于能放心了。

現在就等研究明白杜仲膠的提煉方法,就可以開始大規模地生産。

回到實驗室,謝虞琛将發酵好的杜仲碎葉取出一部分倒入水盆中,又讓人把它們盡可能用力的再搗一遍。試圖讓膠質更充分地暴露出來。

錘搗好的杜仲葉再經過反複地沖洗,才能将其中難以溶解的物質都清除出去。過濾之後剩下的液體再經過烘幹,便能得到杜仲膠的膠質。

但在幾次沖洗的過程中,謝虞琛卻發現許多膠絲都随着杜仲葉的腐殖質被沖洗而流失了。

膠質流失嚴重,而且發酵對于杜仲葉中非膠部分的分解效果也并不好。

按照這個比重計算,一畝杜仲林提取出來的杜仲膠恐怕還不夠做幾雙鞋子的,更不用說做輪胎、膠圈和其它東西了。

辛辛苦苦地淘洗、提煉半天,最後只為做幾雙鞋底?這是謝虞琛沒法接受的。

上午水車成功運作帶來的喜悅很快被杜仲膠的低得要命的提取效率給沖刷殆盡。見謝虞琛神色凝重,幾個守着實驗室的助手急忙問道:“可是有什麽問題嗎?”

謝虞琛嘆了口氣,解釋道:“現在這個辦法提取出來的杜仲膠量太少,效率也低,許多膠絲都被水沖走了。”

“啊?”衆人大驚:“這可如何是好!”

謝虞琛有些煩躁地捏了捏眉心,“事到如今,只能拿一點火堿過來試試了。”

謝虞琛囑咐了他們一句“一定要注意安全”後,随行的人便趕緊跑去取火堿。

實驗室裏只留下謝虞琛一個人,雙手撐在桌子上,皺着眉思索還能用什麽辦法來減少膠質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