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

謝虞琛吃飯是不和許大郎還有幫工們在一起的,都是由人送到他住着的後院中去。

倒不是他偏要高人一等,主要是因為他吃飯的速度慢,不像其他人,每次吃飯都像是餓虎撲羊一般。

這樣吃飯雖然看起來儀态端莊又舉止周正,像是那些文雅的世家公子出身。但實際上往往是人家都吃了個七八成飽,謝虞琛才夾起第三口菜。

在飯桌上十分沒有競争力。

與他同桌的許大郎幾人倒不會真下手和謝虞琛搶菜吃,這就導致了他們為了遷就謝虞琛,往往要捏着筷子癡坐許久,餘光瞄到謝虞琛吃完這一口時,才會動筷夾第二口菜。

謝虞琛最初還沒發現這一點。他前世的時候,除了助理以外,身邊就沒什麽關系親近的人。

倒是經紀人方姐和他關系不錯,對他像是對待家裏的小弟一般,但方姐又不可能時刻陪在他身邊。

他一個人吃飯習慣了,最開始還真沒有注意到這點異樣。等到察覺到衆人為了遷就他愣是在飯桌上枯坐着之後,謝虞琛就再不肯和衆人一起吃飯。

許大郎拗不過謝虞琛,只好每日等飯菜做好後,就立馬叫人分出一份來端去後院。

今天的午飯裏除了有那些尋常菜式以外,還多了一碟子蘿蔔菜,酸脆爽口,十分開胃。

因着這一碟吃起來嘎嘣脆又帶點韌勁的蘿蔔幹,謝虞琛難得多喝了半碗粥。

吃過飯,謝虞琛起身收拾好碗筷,正打算端去前院時,出門卻正對上了許大郎。

許大郎接過謝虞琛手裏的碗筷,還沒等他開口問話,就主動解釋道:“是王家的二郎三郎說找公子有事。”

說完,許大郎就往後退了一步,讓出了身後的王家兄弟兩人。

見到謝虞琛,剛剛還急着要見他的兩兄弟反倒悄摸往後縮了一步,有些緊張地揪着衣裳。

王家這兄弟二人謝虞琛是打過幾回照面的,幹活勤快,手腳麻利又不多嘴,是主人家會喜歡的那一種。

見兩人有些膽怯,謝虞琛便主動向他們問起,是為何事來尋他。

兩個人你看我我看你,最終還是年紀較長的二郎吞吞口水,上前一步回道:“我們就是想問問,今天中午那道蘿蔔菜……能不能讓我兄弟二人帶一點回去。”

說罷,像是怕謝虞琛不同意一般,又急忙補充道:“我們不是要白拿公子的東西,那蘿蔔菜價錢幾何都會照價付給許大郎。”

原來是為這事。謝虞琛笑了笑,不甚在意地開口:“一點蘿蔔幹而已,不值幾個錢,喜歡吃便直接端一碗回去就是,不必如此緊張。”

見兄弟二人急着道謝,謝虞琛又心血來潮地多問了一句。

“尋常你們吃的飯食都可以帶回家,怎麽突然問我這個?”

王二郎先是愣了一下,才向謝虞琛解釋了其中緣由。

原來是他們祖母上了年紀,胃口一直不大好,總覺得吃什麽都沒滋味。從前一頓能吃大半碗稠粥,現在喝幾口便說撐得難受。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祖母日日吃不下飯,身體又怎麽可能不跨。

僅僅幾個月過去,老人家便瘦了許多,人也沒精打采的,王家二郎兄弟二人看着着急,卻也想不出辦法。

今天中午吃了那蘿蔔幹,明明是再不起眼的食材,卻做得那樣爽口開胃。

就着蘿蔔幹,兄弟二人多吃了半碗不說,更是想起了家中祖母。

這蘿蔔幹若是拿回家,說不定也能讓老人家開開胃口,多吃點飯食。

但他們又怕那蘿蔔幹只是今日才有,日後便吃不着了,合計過後連飯都顧不上繼續吃,放下碗筷便央許大郎帶他們見一見謝郎。

“你們兄弟二人倒是有心了。”

謝虞琛稱贊了一句,又道:“那蘿蔔幹并不難做,你們二人若是有這方面的心思,直接學了回家自己做就行。”

鄉下人家誰地裏還沒有幾根白蘿蔔了。至于那些鹽醋花椒茱萸一類的調料,雖然不便宜,但一缸醬汁能用好幾次,倒也不心疼。

等他們把今天的活幹完之後,就能去廚房學習蘿蔔幹的做法。王家兄弟二人一臉喜色,忙不疊地就跑回前院繼續幹活了。

目送兄弟二人歡天喜地的離開,謝虞琛轉身又向許大郎吩咐道:“若是村裏有其他人對這幾樣腌菜感興趣,你也不必藏私,只管把腌制的方法告訴他們便是。”

“咱們不放在自家的食肆賣嗎?”許大郎問道。

單看今天衆人的喜愛程度就知道,若是将來把蘿蔔幹放在食肆裏賣,定然也是極受歡迎。

廚房端來的那幾盆腌菜被衆人分得一幹二淨,連個底子都沒剩下。

現在謝郎卻要白白把這賺錢的方子拱手送人,即使向來對謝虞琛吩咐言聽計從,許大郎也免不了生出幾分不舍。

“這世間的錢啊,是賺不完的。”

謝虞琛一副閱歷豐富的老成模樣,用一種飽經世故的語氣道:“但賺錢的門道不能都讓咱們給包圓了,總要讓別人跟我們一起賺到錢,這樣一來,路才能走得長遠。”

許大郎總覺得這話裏有許多深意,但他卻不能全部明白,懵懵懂懂地點了點頭。

王家人從前幫過他許多,現在自己有了賺錢的門路,能幫他們一把,他心裏也是高興的。

但那些素來和他們有龃龉的人……

許大郎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道:“那些背地裏說咱們壞話的,小人能不能不把方子告訴他們?”

“當然可以。”謝虞琛笑了笑,“只不過那些人未必會主動過來問你。”

“這是為何?”許大郎有些不明白。

泡菜的味道爽口開胃,不管是腌了自己吃還是拿到別處賣,都是很好的。他不明白為什麽會有人放着這樣明擺的好處不要。

謝虞琛但笑不語,只一句“到時候你就知道了”,便把許大郎給打發走了。

聽說許家要把那泡菜的手藝教給衆人,蓬柳村許多人都跑到許家門前,跟在裏面做工的人打聽消息的真假。

那什麽泡蘿蔔的名聲他們都聽說了,前些日子許家大郎從外地拉回來好大一車模樣奇怪的壇子,就是為做泡菜用的。

前幾日泡菜做好,還搬了一缸出來,給做工的衆人分着吃。

據說那泡菜味道酸脆爽口,用來下飯簡直不要太香。

最開始衆人還有些不信,不過是些蘿蔔片、胡瓜條,能好吃到哪裏去。

但耐不住那些從許家做工回來的年輕後生們日日和旁人說,偶爾還往家裏送上一碗半碟的。路上遇熟人了,也不吝啬,招呼他們捏一塊嘗嘗味道。

吃過那泡菜的人越來越多,誇獎的話也就越熱鬧。

偏這泡菜又不擺出來賣,只有在許家做工的人每頓能分到一筷子,旁人只能聽他們說那泡菜是如何如何美味,想吃卻是吃不着的。

現在聽說許大郎願意将泡菜的做法教給大家夥,他們可不要急着打聽嗎?生怕像之前的賒貨一樣,去的晚了便生生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