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迦本是一個古老的部族,散布于天山南北,近十年來快速崛起,勢頭在草原大漠之中獨領鳌頭。
雖然如今的中原大唐帝國已經不是昔日那般強盛,聲威也不足以和曾經太宗武皇開元等相比,但在各族人民的心中,卻依舊有着不可動搖的神聖地位。
洛迦在擴展國土、勢力漸強後讓中原的大唐王朝感覺到了一絲威脅,所以象征性的派邊關駐兵讨伐過幾次,雙方也都是小打小鬧,互探虛實。最後朝廷派了議和使臣前來造訪,雙方就當前局勢和互相利益探讨多時,後來洛迦答應了與大唐和睦相處,互利互惠。
雖然洛迦如今日漸強大,而大唐則日漸式微,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而洛迦,無論如何都是無法真正和擁有着深厚底蘊的強大帝國相抗衡。何況,洛迦這些年兼并了周圍的許多小部落和民族,一旦與大唐交惡,對于自身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相反,如果與大唐和睦相處,這樣不僅可以得到名義上的冊封,而且日後即便是擴張疆域,那也是打着大唐王朝屬國的名義,所謂王師,更加順理成章。另一方面,洛迦作為游牧民族起家,如今慢慢強盛起來,要想站穩腳跟,向大唐學習先進的農林漁牧等文化知識很有必要……
大唐使臣離開之後,洛迦王與內部朝臣商議了許久,最後決定由王叔狄克邦代表洛迦回訪大唐,接受冊封!
另外,洛迦王子墨夷也被派遣随王叔一同前往大唐,一來是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二來也是順道學習大唐的禮儀文化!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則是洛迦王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去長安見識一下大唐帝都的傳奇盛況,了解一下大唐王朝錯綜複雜的勢力盤桓,結識一些未來可能會對洛迦給予支持的盟友!
其實,洛迦內部也并不是完全齊心的,王叔狄克邦便因為當年王位之争失敗而一直對洛迦王耿耿于懷,并且也對未來的繼承人墨夷王子心懷敵意。這麽多年來,他也培植出了屬于自己的力量,洛迦王若是想要除掉他,自然是要費一番功夫的,最主要的是這樣做會讓洛迦元氣大傷,所以洛迦王只得以靜制動.
此番派遣王叔出使大唐,也算是給足了他面子。
另一方面,洛迦是草原民族,所以王位繼承人并不像中原王朝那麽嚴苛,兄終弟及也是很正常的。此次派了王叔卻又派了王子,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場公平的競争。到時候,誰有能力誰就掌管未來的洛迦。
這樣是無疑是最公平的!
但是私心裏,洛迦王終究還是心疼這個幼子。早年間洛迦大王子墨池雄才大略,有勇有謀,與王叔一直追随洛迦王南征北戰,所向披靡,是洛迦王的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但是幾年前卻不幸戰死,所以洛迦王立刻就失去了一方可以制衡王叔的力量!
雖然之後率真開朗的小王子立刻就被迫擔負了王族的使命和責任,但是畢竟入門的晚,無論是資歷還是能力對于大王子都是望塵莫及。因此在未來王位繼承人這個問題上,洛迦王庭偏向于王叔的勢力多一些。
因此洛迦王只得冒險出此下策,雖然心裏明白兒子此次無異于與虎同行,但是為了鍛煉他的能力,也為了取信于大臣,只得與老天打這個賭。
洛迦王自然知道狄克邦巴不得能在遠離洛迦的地方除掉眼中釘肉中刺,但是雄鷹想要展翅高飛,必須要經受萬般磨砺,否則只能注定平凡一生。若是無法經受住此番考驗,那麽即便是将來繼承了洛迦王位,也不會有所作為,反而會給族人帶來再難和不幸吧!
作為一個合格的王者,就必須要堪破骨肉血親的桎梏,何況無論是兄弟還是兒子,都是至親骨血。
所以,洛迦王做出這個決定之後,雖然開始争議頗多,但是漸漸的也就平複了。
暮色昏暗,站在王城之上朝西眺望,遠遠可見天山山峰起伏,白雪皚皚。晚霞紅紫相間,天際色彩瑰麗變幻,山峰被餘輝映照,絢麗燦爛的如同五色霞帔。
晏城是洛迦的王城,也是洛迦最繁盛堅固的一座城池,城牆以巨大厚重的花崗石為底座磊就,高大古樸,氣勢雄渾。
墨夷一個人靜靜的站在城牆上,他穿着绛紅色的錦袍,外罩左飾單袖紫貂皮襖,玄色暗金玟的牛皮護腕上鑲嵌着亮晶晶的飾物。腰間三指寬的革帶上挂着那柄從不離身的金刀!
他今年十七歲了,正介于單薄稚嫩的少年與健碩結實的男子之間,身形勻稱,四肢修長,雖然還沒有值得自豪的滿身肌肉,但卻并不纖弱,全身上下都散發出一種年輕緊致的健美!
夕陽的餘晖将晏城古樸雄渾的輪廓映出了幾分金碧輝煌的意味,城頭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俊朗面孔上的幾絲憂愁也被鍍上了一層金色!
再過幾日就要離開洛迦,踏上漫長的旅途,終點是他向往已久的長安!
雖然此去兇險,前途渺茫,但是,作為洛迦的王子,這是他既定的使命。
在洛迦的歷史上,王位之争并不是什麽不足為外人道的秘事,反倒是一個證明能力的絕好時機。勝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位,敗者失去一切包括生命。但也有失敗之後發誓效忠新王而保住性命的,比如王叔!
若是兩年前,這樣的事根本就輪不到他考慮。
但是如今沒有了王兄,他就必須拿起所有的勇氣和信心,去應對未來的風霜雨雪。
即将離開洛迦,這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憂慮的并非叵測的前途和未定的命運,而是心頭那縷難以割舍的離愁別緒。